新闻资讯   海南周刊 | 古代蹴鞠与女足
1
趸船施工现场
趸船施工现场
浏览:214
2
混凝土艺术工程
混凝土艺术工程
浏览:202
3
土建工程
土建工程
浏览:125
4
一线海景酒店工程
一线海景酒店工
浏览:254
5
土建工程施工现场
土建工程施工现
浏览:192
6
土建工程
土建工程
浏览:135
7
港口与航道工程
港口与航道工程
浏览:190
8
土建工程
土建工程
浏览:187
9
放鸡岛高脚木屋别墅工程
放鸡岛高脚木屋
浏览:298
10
土建
土建
浏览:127
11
土建
土建
浏览:123
12
大型船舶上岸施工现场
大型船舶上岸施
浏览:204
 
海南周刊 | 古代蹴鞠与女足
发布时间:2023-10-30  浏览次数:
 

海南周刊 | 古代蹴鞠与女足

  • 来源:海南日报
  • 作者:韩惠娇
  • 时间:2023-10-30 09:48:47
 

  编者按

  近日,全国女子足球公开赛在海南琼中开幕,不少观众在关注赛事的同时也探究起了足球的历史。众所周知,现代足球的前身是中国古代的蹴鞠,很多人知道古代男子喜欢蹴鞠,却鲜有人知道古代女子也在蹴鞠场上留下了一串灿烂的足迹。

  《长春百子图卷》局部 宋 苏汉臣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

  历史上的足球

  足球运动在中国源远流长,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“蹴鞠”运动。而蹴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,兴盛于唐、宋,明代开始衰落。《战国策·齐策》记:“临淄甚富,其民无不吹笙、鼓瑟、弹琴、击筑、斗鸡、走狗、六博、蹋鞠者。”蹋鞠者即踢球人。可见蹴鞠最早在春秋已经成了一项文娱活动。

  《宋朝事实类苑》记载,“蹴鞠以皮为之,中实以物,蹴踏为戏乐也。”蹴,为踢、蹋;鞠,为球。早期的鞠曾称为“毛丸”,是实心球,以毛纠结在内,外缝上皮革。这种做法一直沿用至唐代。唐以后,则以动物膀胱,充气而成,外筑皮革,整体更轻盈,弹跳性更佳,踢踏起来更为轻松,因此成了妇孺老少皆宜的运动。到了宋代,鞠的发展更有明确定制,以十二片熟硝黄革皮密砌缝合,线不外露,正重十二两,形制要“碎凑十分圆”。

  在宋代,足球运动就形成了不同的打法。花式踢球称为“白打”。“白打”是单球门或不用球门的踢法,表演性质更强,用个人花式技巧来获得满堂喝彩。“白打”除了用脚踢球之外,身体的头、肩、臂、腹、膝都可触球,被称为“飞弄”,若是用后背、前腹接球则称为“滚弄”。还有转花枝、流星赶月、小出尖、大出尖、落花流水、八仙过海、踢花心等脚法,不一而足。宋徽宗赵佶的宠臣高俅,传闻中就是一位“白打”的好手。

  而另一种玩法叫“筑球”,这跟现代的足球比赛更为接近,是成队式的对抗比赛,人数以十二人或十六人为一队,有部署、校正、知宾、球头、正挟等,类似当今比赛中前锋、边锋、后卫、门将等职能。每场比赛还设有“都部署校正”“社司”,即正副裁判员。在宋代蹴鞠的球门,与当代足球不一样,仅一个,置于中间,阔九尺五寸,门中间有一个一尺多大圆形的“风流眼”,以球穿眼多者为胜,获胜的一队可获得奖筹;输了的一队,球头(类似现在的足球队长)要受鞭打,脸涂白以受嘲弄,来作为惩罚。

  宋代 筑球比赛示意图

  在宋代,上至达官贵人,下至黎民百姓都掀起了蹴鞠的热潮。仅开封府就形成了数十支蹴鞠团体,互相结社,在瓦舍里比赛,时常人蜂拥而至,常现万人空巷的热闹场面。在南宋,最出名的“足球俱乐部”当数“齐云社”,寓意上与云齐,取球踢得如云一般高之意。其举办的“山岳正赛”,每年于临安城举办一次,瞩目程度不亚于今日的“世界杯”。齐云社还制定严格的赛事规则:“十紧要”“十禁戒”“十不踢”“十不赛”等。在临安城中,甚至兴起了专门的茶坊酒肆,可一边饮酒吃茶,一边欣赏足球表演。

  古画中的蹴鞠

  在宫廷里,还有专门的“国家队”:筑球队,其组成多是达官显贵,堪称足球天团。在宫中的足球比赛,有专属的乐队伴奏助兴,入场和进球都奏乐庆祝,气氛炽热。宋太祖赵匡胤就是曾经的天团成员之一,北宋宣和年间画院待诏苏汉臣就曾以《宋太祖蹴鞠图》记录下了天团们的足间风采。

  《蹴鞠图》局部 元 钱选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

  《宋太祖蹴鞠图》原本是苏汉臣所作,后在元代经文人画家钱选临摹,画家在题跋中自言:“蹴鞠图旧藏秘府,今摹图之,若非天人革命,应莫观之,言何画哉。”此图采用高古游丝描,线条细劲,设色匀净。六人构图非常紧凑,后排中间一位头戴青巾者为赵匡胤,而踢球者则为宋太宗赵光义,其余四人皆宋朝的开国功勋:赵普、楚昭辅、党进、石守信,这一行堪称北宋政治天团。只见全部人目光都集中在脚上的“足球”上,神情专注。人物五官以线描和墨染法画就,脸部神态毕现,且传神尽在阿堵之中。

  此图应为二人蹴鞠的“一般场户”,二人对踢,使球不落地,以花样为技巧。其余四人均为观赛者,看来这场比赛是宋太祖和其弟弟宋太宗之间的较量,二人身着轻便,头戴青巾。其余人则身着庄重,头戴硬脚幞头,身着青紫,或是下朝之余围观君臣之间的休闲取乐活动。《宋史·太宗传》里记载,“三月戊子,会亲王、宰相、淮海国王及从臣蹴鞠大明殿。”可知,这样的君臣之间的蹴鞠活动稀松平常。这样君臣同乐,政治祥和,也是北宋早期清平之世的一个缩影吧!

  画家钱选是宋末元初的著名画家,与赵孟頫被称为“吴兴八俊”之一。其曾在景定三年中进士,入元后不仕,以书画终其身。他的书画成就在近现代大收藏家吴湖帆的题跋里可见一斑:“霅川翁(钱选的号)画,元初冠冕,松雪以师礼事之。其所作人物,直继道子、龙眠。”其被赵孟頫执以师礼事之,其所作人物可直追吴道子、李公麟项背。

  蹴鞠纹青铜镜 宋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

  古代的“女足”

  早在汉代的画像砖中,就出现了女子“乐舞蹴鞠”的形象。头梳高髻身着长袖衫裙的女子足之蹈之,在音乐声中,以球为舞。这是结合杂技和艺术表演的活动,与当今足球运动有一定的差距。

  汉 乐舞蹴鞠 画像砖(拓片)

  唐代以后,因为内胆充气式的蹴鞠更轻更容易蹴踏,女子和孩童开始广泛参与到蹴鞠运动中。“女足”开始兴盛于唐代。在唐代的《剧谈录》中京兆府的小官吏王超,有一天走过长安城胜业坊北街,“时春雨初霁,有一三鬟女子,年可十六八,衣装褴褛,穿木屐于道侧槐树下。值军中少年蹴鞠,接而送之,直高数丈,于是观看渐众。”市井中的少女,都能有隐藏的脚上戏法,一接一送,球高数丈。可见,风气开放的唐代,女子并非束缚于闺阁中的柔弱女子,在蹴鞠上亦是巾帼不让须眉。

  在唐朝武后执政时期,太平公主曾组建了第一支“国家女子足球队”,这一支女子球队技艺非凡,耀眼于足坛。在宋代宫廷女子蹴鞠队表演时,人数多达百人,踢得好的则被冠以“女校尉”的称号。女足与男足不同,一般不设球门,多以“白打”为主,可两人对踢,或多人对踢,或单人、多人单踢,称为“打球”,表演娱乐性强 ,而对抗性减弱。

  《仕女卷》局部 明 杜堇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

  明代画家杜堇的《宫中图》就表现了闺阁仕女于花园里蹴鞠的场景。欣赏画卷,只见天朗气清,花园的梅花树下,满头珠翠的三位世家贵女轻挽罗裙,一人弓身抬足踢球,对向一人亦举足以待,其余人亦全神贯注,似乎这明媚风光,都抵不上足间之乐。周密在《武林旧事》中感慨:“举目则秋千巧笑,触处则蹴鞠疏狂……”这朗朗晴日里的足间倩影,可惜并没有持续太久。随着南宋理学兴起,对闺阁女子的规训愈加严格,加之“裹小脚”的畸形审美的风行,古代“女足”的飒爽英姿亦逐步隐入尘烟。

  我们万分庆幸生活在一个自由、包容、开放的时代,女性可以获得机会在体育竞技的舞台上一展身姿。我们的女足在竞技的舞台上,正如历史上无数远去的倩影一样,是不畏风雨的铿锵玫瑰,顽强拼搏,自信自强,也鼓舞着无数现代女性,在自身的岗位上,奋勇向前,无所畏惧!

原标题:古代蹴鞠与女足

 
责任编辑:陈仕超
 
 
上一篇:海南持续推动“六水共治”项目落地 前三季度已完成治水投资133亿元   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