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   海客谈 | 海南这所一直“出新”的百年老校,新在哪里?
1
土建工程
土建工程
浏览:130
2
土建工程
土建工程
浏览:125
3
放鸡岛高脚木屋别墅工程
放鸡岛高脚木屋
浏览:298
4
大型船舶上岸施工现场
大型船舶上岸施
浏览:204
5
土建工程
土建工程
浏览:187
6
土建
土建
浏览:123
7
趸船施工现场
趸船施工现场
浏览:214
8
混凝土艺术工程
混凝土艺术工程
浏览:203
9
土建工程施工现场
土建工程施工现
浏览:192
10
一线海景酒店工程
一线海景酒店工
浏览:254
11
土建
土建
浏览:127
12
港口与航道工程
港口与航道工程
浏览:191
 
海客谈 | 海南这所一直“出新”的百年老校,新在哪里?
发布时间:2023-11-02  浏览次数:
 

海客谈 | 海南这所一直“出新”的百年老校,新在哪里?

  • 来源:海南日报
  • 作者:张琬茜
  • 时间:2023-11-02 07:43:44
 

■ 海南日报记者 张琬茜

海口市琼山区,大路街上,木棉树下,伫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校门,“海南中学”四个字墨光熠熠。

2023年11月1日,海南中学迎来建校100周年华诞。

“私立琼海中学”,这是海南中学的前身,由教育名家钟衍林为代表的一批琼崖志士于1923年所建,是当时海南地区第一所私立中学。随后的岁月里,琼海中学几经更名,由私立转为公立,成为今天的海南中学。

没有人会想到,这所当时仅有4个班200名学生的中学,在100年后的今天,发展成为涵盖125个教学班6000余名在校生的省重点中学,并在全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。

从办校到兴校,为何海中饱经历史磨难,至今仍熠熠生辉、焕发生机?究其根本,在于驭变求新。

新在哪里?新在顺应时代发展形成新的教育理念,新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迈上新的征程,新在新时代新要求中扛起新的使命……百年海中,始终走在发展新路上。

11月1日,海南中学老校友步入校门参加校庆活动。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

新在理念

“超级钢”是一种新型材料,具有生产成本低、应用广泛的特点,在抗拉强度和均匀延展性方面均创下了世界纪录,被著名学术期刊《科学》两度刊文证实。这是由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席教授、系主任,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黄明欣研发的。

10月29日下午,黄明欣受邀在海中进行交流分享,同样受邀的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谢周清。谢周清曾于1998年至2011年两次登上南极、两次到达北极,作为科考专家,他一次次探索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,在地球两端神秘的冰海世界中留下了海南人的足迹。

黄明欣和谢周清有一个共同的身份——海中校友。

“从事科研创新工作需要拥有自信心,勇于挑战权威,这是海中给予我的。当时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、求知欲,这对我之后选择从事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影响。”多年后再次回母校,黄明欣感慨万分。

时针拨回至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,在中国女足对阵巴西女足半决赛的最后关头,25岁的韦海英分别在第80分钟、第85分钟接连入球,帮助中国女足从1:2扭转到3:2,实现了赛事的大逆转。这场比赛后来成为中国球迷津津乐道的经典战例。

韦海英同样毕业于海中。当年,在学校的绿茵场上,教练注意到了还是田径队队员的韦海英,开始对她加以挖掘、培养,自此开启了她的足球生涯。

“凤栖堂美,蛟腾凤起。”正如海中校歌所唱,培养杰出人才是海中教育发展最生动的注脚。多年来,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从海中走出。他们中,有开国少将马白山,著名美术教育家卢鸿基,驻多米尼克国大使林先江,著名诗人冯麟煌,青年歌唱家汤子星,斩获世界芭蕾舞比赛金奖的欧锐,参与编导杭州亚运会闭幕式节目的黄春瀚彬……

在各行各业,海中为何能人才辈出?究其原因,在于始终保持育人的初心,并不断培养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化人才。

改革开放后,海中推行“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”的办学新思路,并在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,使学生素质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。

“即使到了高三,学校仍坚持让学生上体育课,十大歌手比赛、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活动是大家难忘的青春记忆。”95届校友王秀清回忆。

91届校友许斌同样深有感触。当年他考上清华大学后,不仅能在学习方面跟得上并保送研究生,而且在体育文艺活动中也有突出表现,曾获全国大学生管乐比赛金奖(集体)和北京市研究生足球联赛冠军。“仔细回想起来,很多知识与技能都是在海中打下了坚实基础。”

要想发展好素质教育,德育教育尤为关键。于是,在“懂得感恩、永葆爱心,心系家国、胸怀天下”的德育培养目标指引下,一种全员育人生态在海中校园内逐渐形成。总爱骑着自行车的“大象”校警、促膝谈心的宿管阿姨、会悄悄加菜的食堂大姐……每年海中都会邀请他们参加学校毕业典礼,以此引导学生学会感恩。

“以多样态课程为基石,生涯教育为抓手,关注差异性与发展性,培养具有中国心、世界情新时代学生”,始终驭变求新的海中,如今又探索出了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教育理念。

11月1日,海中学生在签名板上写下对学校的祝福。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

新在体验

打开“知乎”App,一条题为“在海南中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”的帖子引来不少讨论。其中,有一条回答写道:“海中能给予你的,是无限多的可能。”

这折射出的,是一种海纳百川、包容开放的校园文化,也为海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了无限发展空间。

在这里,师生不以分数论英雄,允许个体多样化发展。于是,你会看到——

操场上,一架架航模飞机上演“空中芭蕾”,时而攀爬,时而侧飞;社团文化节前夕,为“争夺”节目上场权,大家会铆足了劲练习;每年赴全省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,学生们会记录、思考、撰写课题报告;在模拟联合国大会的擂台上,大家围绕世界关注议题唇枪舌剑……

“社会即学校,世界即教材”。不满足于校园单一的培养环境,海中将课堂从校内搬到校外,连续24年开展“在行走中真看、真听、真做”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。13届校友陈镛的课外科技创新项目《寻找见血封喉毒性的价值》,曾在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大赛专项奖——英特尔英才奖,成为海南建省以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学生。

这几年,海中更是顺应高考综合改革的浪潮,帮助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高中学习全过程。在上海、杭州、香港等地,都有海中学子的身影,他们投入到金融、医疗、航空航天等领域体验学习,进一步认识社会、认知自我。

“医学不仅是冰冷的器械,更应关注人文关怀,关注与人的交流。”今年暑假,海中在校生颜逢在参加上海医学主题职场体验活动后有感而发。

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,也进一步被画入海中未来的发展蓝图中。在梳理总结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,海中提出要建设拔尖创新人才三大书院:尚德书院,将开设具有学科特色的模拟法庭、青马工程、黎锦制作等课程,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;衍林书院,将依托科普类、科学拓展类、科学拔尖类课程,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、国家发展急需的、具有担当精神的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;凤栖书院,将培养具有扎实人文学科知识基础和跨学科知识结构,以国际化视野推动培养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人才。

新百年的海中,如何才能将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、越走越远?在对三所书院的探索中,答案慢慢有了轮廓。

新在使命

“一校四址”,这是海中目前的办学规模。“四址”主要包括:府城校区、美伦校区、海南中学三亚学校(原三亚实验中学)、海南中学白沙学校(原白沙中学)。

这样的一体化办学模式,不仅将先贤们“海中教育之花开遍全岛”的心愿付诸实践,同时体现出百年海中扛起的职责使命。

当前,海南自贸港建设蓬勃兴起,教育改革发展步入新阶段,都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,大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也愈发强烈。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,海南加快推动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办学全覆盖。

2022年9月,海南中学白沙学校正式启用,这是海南跨区域集团化办学工作的又一标志性成果。曾经基础薄弱的白沙中学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回流,实现“在家门口上好学”。

海南中学托管后,结合当地实际,从改变学生行为习惯、提升教师教学质量、优化管理理念三方面入手,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本土化管理模式:成立“海白学科导师联盟”,配备优秀教师一对一指导;组建“六禁八养”习惯养成群,从规范早晚修、课堂教学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。

“曾经的自己十分迷茫,不知道要考什么样的大学,直到高三这一年,听到校长说的‘人生不要设限’后,我的目标才日渐清晰,越来越明白努力奋斗的意义。”今年9月,毕业于海南中学白沙学校的张桂来到重庆大学就读,回忆起高中三年的点滴变化,心生感慨。

以“一校四址”的办学模式,海中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至三亚、澄迈、白沙等地,推动海南教育朝着更加均衡化的方向发展。此外,海中还通过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等活动,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全省各地各校……

“在自己的宇宙,一步一个脚印,踏实地坚定地走下去,就会邂逅美好。”海中校史馆内,一则青春寄语写道。

跨越百年风雨,如今的海中已逐渐形成“敬业笃行,追求卓越”的校风,一代代海中人将在仰望星空、脚踏实地中,继续走好下一个百年之路。

特写

共赴百年之约

  ■ 海南日报记者 张琬茜

  “琼州大地有座悠久的学堂,凤栖堂美、蛟腾凤起……”11月1日清晨,海南中学校歌的悠扬旋律打破了校园的宁静。

  这一天,海南中学迎来建校100周年华诞。

  7时30分,海南中学高一学生庄静怡身穿蓝色文化衫,早早就站在了校门口。作为志愿者,她的主要工作是为校友们进行入校指引。

  “阿婆您好,欢迎回来!我来为您推轮椅。”

  “谢谢小姑娘,今天回家了,我心里激动啊!”话音还未落,老校友钟秀珍就红了眼眶。

  “妈,我们去看看外公的铜像。”一旁的儿子一边安抚钟秀珍,一边说。

  海南中学衍林堂前,一座名为《春风化雨》的铜像群静静矗立着,中间是海南中学创校人之一、第一任校长钟衍林,也是钟秀珍的父亲。与平日不同,当天铜像上多了不少花束围绕。

  “都是校友们献给父亲的,很感动,也很感激。”钟秀珍说。

  铜像不远处,1955届校友吴乾纪正招呼着几位“老伙计”合影留念。“上一次回来参加校庆都是30年前的事了,今天是百年校庆,意义非凡!”

  吴乾纪至今仍记得当年化学老师罗玉秀的谆谆教诲:“人不能老想着追求功名利禄,要为人民服务。”后来,吴乾纪成为了一名医生,坚守在治病救人一线。

  8时15分,随着返校的人群越来越多,1971届校友牛荣湘也在寻找“组织”,想和同学们多拍几张照片。“到了我们这个年纪,平常要聚一次很难得。但这次校庆一动员,大家积极响应,一下子来了60多人!”牛荣湘说。

  校友们身着统一服饰、手戴校庆手环,还不停挥动着手中的旗子。1986届校友林芬说,500多名校友一早就分别汇聚在了海南师范大学龙昆南校区、海口日月广场等4个点位,“大家重走上学路,通过健步走这种健康的方式,为母校庆生。”

  与此同时,一群身着蓝白相间服饰、头顶白色羽毛,形似“大雁”的舞蹈演员正在舞台后方,抓紧进行最后的彩排。“我们曾经是海中舞蹈队队员,希望借助‘游子归家,大雁归巢’这个意象,表达无论毕业多久都盼望回母校贡献力量的心愿。”2008届校友陈奕丞说。

  9时整,海南中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正式拉开序幕。这是属于海中人的一场百年之约,也是一次回家之旅。(海南日报海口11月1日讯)

  极地科考专家、海南中学校友谢周清:在“高冷”科研领域留下足迹

  ■ 海南日报记者 张琬茜

  13年间,两次登上南极、两次到达北极,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  海南中学1991届校友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谢周清曾于1998年至2011年两次登上南极,两次到达北极,在科考路上留下了海南人的足迹。

  近日,谢周清受邀回到母校海南中学参加建校100周年育人实践暨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,并以《立德树人:从基础教育到科研实践》为题作专题报告。

  短短40分钟的报告,台下掌声响了数次,师生们的热情让谢周清有一种久违的回家的感觉,“能见证百年校庆,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!”

  回忆起1998年底到1999年春季第一次登上南极大陆时的场景,谢周清用“震撼”“新奇”等词汇来形容。当时还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读博士的他,在大风呼啸的恶劣环境中,开始对南极的物质进行取样分析,由此进行深入的科学考察。后来,谢周清的科考脚步又向北极迈进。

  作为一名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,谢周清积累了不少极地科考的经验。鲜为人知的是,在1991年从海南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,他还一度找到老师,要求从地球化学专业调到计算机等热门专业。

  后来,随着一次次亲自动手实验,谢周清慢慢找到了科研的乐趣,“每一次发现科学的内在美时,总是感觉到无比快乐。”从不情愿到产生兴趣,再到坚定目标,他的科研步伐走得越来越稳。

  “我在海中学会了在学习中要脚踏实地,在精神上要有家国情怀,把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融入实现中国梦中,这让我更加坚定极地这一‘高冷’的科研领域。我和我的团队在‘认识极地、保护极地、利用极地’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,都离不开当年在海中接受的教育。”谢周清感慨。

  “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,我要潜心立德树人,执着攻关创新,为学弟学妹们做好榜样,鼓舞大家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作贡献。”谢周清说。

  (海南日报海口11月1日讯)

原标题:这所一直“出新”的百年老校,新在哪里?

 
责任编辑:曾令瑾
 
 
上一篇:联播 +|新时代如何凝聚巾帼力量?总书记这样指示   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