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   海南周刊|水雉扎堆海口湿地:“凌波仙子”舞三江
1
放鸡岛高脚木屋别墅工程
放鸡岛高脚木屋
浏览:322
2
土建工程
土建工程
浏览:137
3
一线海景酒店工程
一线海景酒店工
浏览:267
4
大型船舶上岸施工现场
大型船舶上岸施
浏览:215
5
港口与航道工程
港口与航道工程
浏览:199
6
土建工程施工现场
土建工程施工现
浏览:202
7
土建工程
土建工程
浏览:153
8
土建工程
土建工程
浏览:195
9
土建
土建
浏览:131
10
混凝土艺术工程
混凝土艺术工程
浏览:213
11
土建工程
土建工程
浏览:136
12
土建
土建
浏览:130
 
海南周刊|水雉扎堆海口湿地:“凌波仙子”舞三江
发布时间:2024-02-05  浏览次数:
 

海南周刊|水雉扎堆海口湿地:“凌波仙子”舞三江

  • 来源:海南日报
  • 作者:习霁鸿
  • 时间:2024-02-05 08:51:27
 

  海南日报记者 习霁鸿

  近日,在海口市三江湾湿地,鸟类摄影爱好者陈开魁拍摄到了10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——水雉。

  专家介绍,水雉是湿地生态系统指示物种,2021年被列为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二级保护物种。海南目前已发现的水雉种群一般仅有两三只,此次在三江湾湿地发现10只的种群十分难得,说明该片区的生态环境逐渐向好。

水雉一旦受到惊动就会起飞。陈开魁拍摄

  “凌波仙子”

  “水雉怕人,我们悄悄去那头,一定要轻轻地。”1月的一天,冬日暖阳里,在海口三江湾湿地的一处水塘,陈开魁压低了声音,指了指水塘有遮挡物的另一端,再一次叮嘱海南日报记者一行人。

  按照陈开魁的指导,记者一行人踩着干涸的田埂,蹑手蹑脚地靠近水塘。

  距离渐渐近了,画面渐渐清晰:不大的水塘里,碧绿阔大的莲叶尽情地伸展着,挤挤挨挨,几乎铺满了整个水面。偶有一阵风温柔拂过,交叠的莲叶便散开一些距离,可以清晰地看到水里的小鱼虾。一群水雉正在莲叶上轻盈地踱步,有些低着头正在觅食,倏尔扎进水里潜行一番。

  在第一次幸运地拍到水雉后,陈开魁就做了一番功课。他向记者一行人科普:水雉是鸻形目水雉科的一种中小型鸟类,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的开放性湿地中,例如淡水湖泊、池塘和沼泽地带等,“它们特别喜欢莲花、芡实这类浮叶植物。这一片区域生态环境好,种植的浮叶植物多,所以才会受到它们青睐。”

  通过相机镜头,记者注意到,水雉的腿十分细长,一双爪子不但细长而且张得很开,可以牢牢地抓住叶面。正是这样的构造,才能分散它们身体的重量,从而从容轻盈地行走于浮叶上。

  正是因为可以“凌波微步”,水雉也被人们誉为“凌波仙子”。

  “实际上,它还有一个外号叫‘水中凤凰’。”陈开魁放大拍摄到的照片,“它的后脖子是金黄色的,我们传说中的凤凰也是金黄色,所以有了这个美称。”

  也许是看到了人影,也许是听到了声音,一只水雉突然振动双翅,迅速飞向空中,紧接着其余水雉也飞了起来。陈开魁立即举起相机,飞速地按起快门。

  蓝天白云为背景,成群水雉展翅的美好画面被定格。

  在周边盘旋了几圈,大概是觉得安全了,水雉又陆陆续续回到了这片水塘。

逡巡于湿地。陈开魁拍摄

  “一妻多夫”

  这不是陈开魁第一次在三江湾湿地看到水雉。

  2022年,他就曾在这里看到了4只水雉,2023年底,这一片的水雉数量增加到了10只,“可能是原先的4只在这里繁殖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就意味着候鸟变留鸟了。”他言语间透露着些许兴奋。

  “我们可以在繁殖期再来看看。”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说,每年4月至9月是水雉的繁殖期,期间,它们会长出长长的颜色艳丽的尾羽,那就是繁殖羽。非繁殖期时,长长的尾羽则会褪去,而且羽毛颜色也会变浅。

  水雉实行“一妻多夫制”,这在整个鸟类中是十分稀少的一种婚配制度。

  这可能与雌鸟的体型优势有关。水雉的雌雄鸟长相相似,但是雌鸟的体型相对较大,体重大约是雄鸟的两倍。在交配时,雌鸟也占据主导地位。

  卢刚介绍,每到繁殖季节,雌鸟会为了自己看中的领地而“大打出手”,胜利者占据领地。随后,有意向的雄鸟会进入雌鸟领地进行求偶。一般情况下,雄鸟求偶的方式是“跳舞”和“唱歌”。有研究发现水雉能发出15种叫声,其中9种只有在它们求偶时才能听到。

  与同一只雌鸟交配的所有雄鸟都可以在她的领地里分得一块地,用于接下来的筑巢、孵卵和育雏。当领地内的雄鸟达到一定数量时,雌鸟还会“开疆拓土”,扩大面积。

  在水雉的繁衍过程中,雌鸟只负责产卵,产完之后,雌鸟就会“无情”地离开,再去找下一个伴侣。孵化和“养儿育女”的重担则落在雄鸟身上。

  雄鸟辛辛苦苦孵化22—26天后,雏鸟会自行破壳而出,半小时左右就可以行走,然后就会跟在爸爸身后觅食。雏鸟经过六周的时间可以长成亚成鸟的形状,7周后便能飞行,除少数仍留在亲鸟领地内,大部分会飞离,另寻栖息地。

比翼双飞。陈开魁拍摄

  筑巢引“雉”

  卢刚告诉记者,由于受环境和水质的影响,水雉在我国分布范围正在逐渐缩小,种群数量也在逐年减少。这也是此次发现的10只水雉十分难得的原因,“折射出当地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。”

  这10只水雉生活的湿地正位于海南东寨港(三江湾)生态修复项目(以下简称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)区域里。

 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亚—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线路上,拥有河流、虾塘、红树林和滩涂等多种不同的鸟类生存环境。

  2023年2月,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正式开工。项目计划总投资近2亿元,建设内容包括:种植红树林1600亩,红树林(幼年林)抚育2815亩,鸟类、水生动物、椰林生境改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。

  该项目计划通过生态修复,构建功能完备、健康优美的红树林生态系统,保护我国典型红树林生态系统和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安全,进一步改善海口江东新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,保障海岸线生态安全,为湿地保护管理与科研监测能力提升提供良好的平台,着力宣传和保护好红树林,努力提高保护红树意识。

 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工程师冯尔辉告诉记者,从2023年“候鸟季”以来,根据他的监测结果,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区的候鸟数量比往年多了2倍至3倍。从种类来看,主要是雁鸭类和鸻鹬类显著增加。此次发现的水雉正是鸻形目。

  “几个月后再来看,也许这个种群的水雉数量还会增多。”陈开魁满是期待。

原标题:水雉扎堆海口湿地 “凌波仙子”舞三江

 
责任编辑:王平
 
上一篇:习言道 | 这次主题教育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   下一篇:返回列表